TOP
江南网页版-江南(中国)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内容
创造可行的氢能经济:技术、政策、市场“三管齐下”
转自网络 江南网页版:2022/10/6 阅读:835次

  氢能是全球公认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也是中国推动能源结构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9月4日,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2021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发布了《2021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德勤氢能报告》,并现场揭晓“2021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


  “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由中国能源报和旗下智库机构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联手打造,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发布11届。作为榜单发布人,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性的能源革命,这对能源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实际上,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作为终极能源的氢能产业发展日渐升温,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氢能这列通往未来的列车已经缓缓开启,即将迎来集中爆发阶段。


  氢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氢能被视为21世纪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特点,被誉为未来世界能源架构的核心。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一新指出,氢能作为清洁的能源之一,是连接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桥梁,承载了人类对绿色能源的美好想象,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必将在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结构体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技术与创新中心主任道夫·吉伦认为,氢已经被广泛使用,每年使用2000万吨的氢,但是需要大量投资。他说:“近零排放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脱碳,氢是非常好的干净的新能源载体,能够帮助实现可再生产业以及燃气产业的发展。”


  道夫·吉伦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电力系统对于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能够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当然,可以通过制氢实现绿色氢,能够提供新能源发电的灵活性,并实现脱碳,让新能源积极发挥作用,促进高质量可再生能源发展,从而促进能源的安全。


  根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减排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而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亿吨,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0年,中国氢能产能4100万吨,产量3300万吨,成为世界领先产氢国。2021年,氢能又被纳入中国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20多个省出台氢产业战略规划,全国各地“氢装上阵”蓄势勃发。


  中国氢能具有“弯道超车”的条件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魏秋利认为,从现在趋势来看,不管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是其他政治或者大环境的影响,新能源产业整个价值链和产业链重塑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目前,氢能属于布局阶段,属于投资阶段,氢能的产出规模比较小,而且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相对来说还比较少,从各个经济体出台的氢能产业政策或氢能战略来看,都是以整个经济来布局,而不只是在能源领域和其他工业、经济领域来布局。


  “虽然说2021年资本很热,而且从国家政策层面或者地方政策层面也很热,但是氢能确实还有很多不管管理体制机制还是技术方面的选择以及成本上的障碍,都有可能会影响氢能产业的发展。”魏秋利表示。


  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氢能行业合伙人林承宏分析,未来可能因为碳中和的原因形成新的规则、新的国际秩序,碳中和注定是大国博弈的新战场。中国国内新能源行业重金压住的同时,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暗含着众多不确定因素,从产业链到市场,中国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并且无法独善其身。


  事实上,氢能面临着标准体系不成熟、制氢、用氢成本高、产业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标准体系不完善等不少“痛点”,需要不懈地探索。“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成功转型和未来零碳化的世界,需要在技术、政策、市场三管齐下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并且在创新方面、政策导向方面、投资导向方面、消费倾向方面,依靠技术的创新、政府的领导、市场的引导、商业的力量,共同创造可行的氢能经济。”林承宏认为。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气候资本集团董事长路跃兵表示,氢能由于能量密度高、可储存可反应、清洁零排、灵活多样,所以是非常好的二次能源介质。“由于氢能有独特的特点或者优势,氢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2050年氢能在能源转型中将起关键作用。”路跃兵认为。


  中国氢能具有“弯道超车”很好的条件,这是因为氢能产业是一个需要政府推动,需要政策支持的一个产业。事实上,未来谁占有技术,谁具有创新的能力,谁就能占据市场主导。“氢能发展前景光明,但是任重道远:领先技术突破;第二成本要下降;第三政策支持;第四商业模式创新;第五生态构建;第六资本助力。”路跃兵强调。


  未来“绿氢”是具竞争力的产业


  路跃兵认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有几个路径:领先个路径市要调整产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还是重化工业、高耗能、高开放,在产业结构里占的比重很大,产业结构一定要调整。第二个路径市要改善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其实就是实现能源从化石燃料向非化石燃料转变,从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转变,从集中式的向分布式的转变,从大规模的机械式的向分布式、智能化转变。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按照整个“双碳”目标的要求,未来“绿氢”是具竞争力的产业。2030年风、光、储55%以上的电力会去制氢,45%左右的电力会上网,氢能市场巨大。而且,未来产氢路径方面,相信前期会有部分“灰氢”作为过渡阶段,到后期会比较偏重于“蓝氢”,甚至以中国目前的工业实力可以快速踏入到“绿氢”领域,并且有“弯道超车”的作为。


  朱共山分析,氢的技术成本方面,预估到2030年“绿氢”基本上已经可以跟“蓝氢”持平,到2050年“绿氢”成本甚至会优于“灰氢”。“长远来看,制氢成本会取决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位置以及在绿色能源制氢情况下的地方优势。”朱共山表示。


  朱共山强调,如果制氢成功的话,其实要克服四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领先在政策方面是否能够把资金用在有效及高回报技术研发上。第二在成本效益方面是不是有清晰明确的成本降低路径。第三在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及系统方面是不是能够跟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共同合作创造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四在法规及标准化上是不是有比较明确的指引让企业更好的发力。


  “相信科技推动未来,科技助推双碳目标,相信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的企业家,有为的政府,共同努力,整个氢能源、新能源以及能源结构转型一定会引领全球。”朱共山说。


  山西推动“煤都”向“氢都”转变


  当前,山西省把发展氢能与焦化行业提质升级相结合,加快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推动“煤都”向“氢都”转变。王一新指出,山西是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不仅是煤炭大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同时,山西还是产氢大省,焦炉气和煤化工尾气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规模化制氢成本优势。近年来,众多新能源领军企业纷纷抢滩山西布局氢能赛道,焦炉煤气制氢、氯碱尾气制氢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立项建设,山西大同、长治、晋中、太原等市氢能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全省氢气年产超过300万吨,山西氢能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已经出台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将氢能作为山西“七大先导性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山西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用好山西市场,敞开怀抱,为全世界致力于氢能发展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提供圆梦的舞台,构建从制氢、储氢到运氢、加氢,以及氢能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氢能会像煤炭一样,成为山西下一张充满未来气息的靓丽名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定明表示,三峡集团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好央企主力作用,已发展成为清洁能源装机约1亿千瓦的龙头企业,并培育了电力行业市值居领先、第二的长江电力和三峡能源。除大力投资清洁能源外,三峡集团积极发展抽水蓄能、化学储能,并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在氢能领域搭建了“绿氢”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动、产业生态和资本投资等方面发力,在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宜昌、武汉等地积极推动绿氢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落地。2019年10月,三峡集团与山西省政府签署《“支持山西省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在晋业务快速发展,并围绕山西区域新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三条主线开展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工业报获悉,9月3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研究报告暨贡献力50强榜单”,这是中国自2020年9月22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shov次发布低碳发展贡献力排行榜,引起了众多能源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榜单由中国能源报、北京零碳未来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


  “2021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报、山西省能源局共同主办,以“低碳发展 氢启未来”为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话题,多方面、多角度探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政府、行业、产业搭建沟通合作、共享协作的大平台,吸引线上线下超过500万人次关注。


江南(中国)产品分类

□ H/B系列大功率减速机 □ F系列平行轴斜齿轮减速机 □ K系列螺旋锥齿轮减速机 □ S系列斜齿轮-蜗杆减速机 □ R系列斜齿轮硬齿面减速机 □ RV系列蜗轮蜗杆减速机 □ MB行星摩擦式机械无级变速机/器及组合 □ T系列螺旋伞齿轮转向器 □ 摆线针轮减速机 BW/BWD/XW/XWD型 □ 摆线针轮减速机 BL/BLD/XL/XLD型 □ 摆线针轮减速机 BLE/BLED/XL/XLD型 □ WB系列微型摆线针轮减速机 □ G系列小型齿轮减速机 □ YD型油冷式 电动滚筒系列 □ WD型外装式 电动滚筒系列 □ SWL、JWM丝杆 升降机 □ ZD、ZL、ZS软齿面 减速机 □ ZQ系列软齿面 减速机 □ ZDY、ZLY、ZSY硬齿面 减速机 □ DBY/DCY/DFY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 YCT电磁调速电机 □ CJY系列齿轮减速电机 □ 更多>>...